鸡泽县生态环境局打造“股队联动+业务协同”执法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5-06-20 浏览量:347 来源:邯郸市生态环境局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关键时期,鸡泽县生态环境分局积极转变监管服务理念,对企业推行“无事不扰”工作模式,将更多的执法力量由企业内部监管转向企业外围污染源管控,积极探索推行“业务股联动执法中队”的创新机制,

一、突破困境,构建实战导向的联动体系。传统执法模式下,股室“纸上指导”、中队“各自为战”的弊端突出。鸡泽县生态环境局以问题为导向,打破固有格局,构建股队联动、双向促进工作机制推动执法重心战略转移,倒逼工作模式全面革新,从而形成全面排查、分类整治、长效管理”的治理新格局。靶向结对,破解“力量分散”难题:依据辖区环境污染源特点构建起明确方向、中队落实执行”的责任体系比如:在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较重的园区、城区、小寨镇,负责该片区的4个中队则与大气股协同合作,在做好企业帮扶的基础上,将执法力量向企业外围的大气污染源监管转移,联合开展扬尘治理、餐饮油烟治理等集中行动,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实战练兵补齐“能力短板”:创新“1+1+N”模式(1名业务骨干+1个典型案例+N次现场实操)。鸡泽县洺河、留垒河流经双塔镇、风正乡、鸡泽镇、浮图店镇,河流断面水质保障压力较大,水股与负责该片区的4个中队紧密对接,联合开展巡河、排查非法入河排污口、水质采样实战培训,现场分析水质超标原因,帮助执法人员掌握水污染成因和防治原理,提高执法能力。精准施策,攻克“治理顽疾”: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任务较重的曹庄镇、吴官营镇,负责该片区的2个中队与土壤股协同合作,建立“网格化+清单化”治理机制。双方通过实地踏勘复核的方式,全面摸排农村黑臭水体隐患,形成“一坑一策”整治台账。土壤股结合现场采样分析数据进行现场培训,提高执法中队业务能力。此外,双方还共同开展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引导村民参与黑臭水体治理与日常管护,推动形成全民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

成效明显,生态效益与队伍建设齐头并进。通过“股队联动+业务协同”模式,鸡泽县生态环境治理实现量质齐升。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截至目前鸡泽县综合指数达到4.429,同比下降15.69,蓝天白云成为常态;1至4月份,滏阳河、洺河、留垒河三条国省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农村黑臭水体隐患消除率达100%执法队伍整体能力实现全面提升:通过室带中队、资深新手”的传承帮带模式,中队执法人员掌握污染源溯源、分析、指导等技能的人数比例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本领恐慌”问题,为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生态环境执法铁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与能力支撑。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大幅增强:“股队联动”机制打破了以往股室与中队间的沟通壁垒,通过联合巡查、交叉研讨、数据共享等常态化协作,信息传递效率明显提升。在处理跨领域环境问题时,各股室与执法中队能够迅速响应,高效处置,形成了“分工明确、协同紧密、执行有力”的高效工作格局。

经验启示基层执法改革的“鸡泽密码”。机制创新激发内在动力打破业务股室与执法中队之间的壁垒,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1+1>2”的效果,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实战训练提升专业水平:通过股室和中队联合现场排查、分析、整治,推动执法人员从掌握单一技能向具备多种能力的多面手转变民生导向凝聚治理力量:业务股室与基层执法中队紧密融合,促使执法重心向河流水质保障、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民生领域倾斜,有效缓解了业务股室人力不足的困境,实现了执法队伍业务能力强化与治理效能提升的双重突破。

“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防控”,从“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作战”,唯有立足集成实际需求,通过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赋予能量能在严格执法与优化服务间找到平衡锻造出一支“懂技术、善执法、能服务”的生态铁军,为鸡泽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