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河北省主场宣传活动在复兴区举行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万物共生和美永续”(Harmonywithnature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共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
今天上午,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河北省主场宣传活动在邯郸园博园举行。
活动现场,华润电力“能量教室”捐赠仪式温暖落地,并分别向河北省首个生物多样性社区(邯郸市复兴区锦绣江南小区)和河北省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白洋淀省级自然保护区、康巴诺尔湿地公园、邯郸复兴区东高河村)授牌。
活动主场还举办了生物多样性成果展、企业展,与会领导、参加活动人员观摩了邯郸园博园、沁河郊野公园,沉浸式感受生态修复带来的震撼蜕变,随后参观了由华润集团向复兴区张岩嵛小学捐赠的“能量教室”。
锦绣江南小区: 作为河北省首个生物多样性社区,绿意盎然的锦绣江南小区内,正在打造以“鸟栖秘境”为主题的社区生境花园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鲜活样本。
通过本地乔灌木密植、水源引入和微地形塑造,这里构建起隐蔽而多样的生态环境,不仅为城市鸟类提供觅食、繁殖与迁徙停留之所,更让居民在日常中就能观察鸟类、昆虫及植物的四季变化。空间布局巧妙融合生态连通与人居需求,使生境花园既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是生态教育与公众参与的重要平台,激发着居民共建绿色城市的热情。
东高河村:作为河北省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的东高河村,这个曾因煤矿开采生态退化的村庄,如今已完成从“黑色荒原”到“绿色明珠”的华丽蝶变。
这里不仅林木绿化率达85%,更通过“一户一树、一院一景”的植被恢复工程,构建起多层次植被体系;千亩轮作花海吸引多种传粉昆虫,无土栽培的生态农业形成微型生态循环。村民自发将闲置宅基地改造为生态功能区,“微改造+共参与”的创新机制,搭配文旅融合的“生态积分”系统,让东高河村成为资源型村庄绿色转型的典范,每年吸引超5万人次前来感受“花海引鸟、林田共生”的生态魅力。
近年来,复兴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全力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相继荣获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首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
从关停纵横钢铁、裕泰煤化工等利税大户,到拆除861家“散乱污”企业;从压减477万吨钢铁产能、317万吨煤炭焦炭产能,到培育现代钢铁、轨道交通等八大绿色产业,复兴区以“不破不立”的魄力,开辟出绿色发展新空间。帕克轨道交通、康佳华北外贸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为生态新城注入强劲动能。
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复兴区以“铁腕”与“巧思”并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2019年的7.41降至2024年的4.663,PM2.5平均浓度从73微克/立方米降至44.6微克/立方米,268个优良天成为城市新注脚;投资10亿元的河湖生态修复工程,让辖区地表水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以上,绘就“水清岸绿”的生态长卷;土壤安全利用率实现双“100%”,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工业矿渣堆,如今变身沁河生态片区、康湖生态示范区等“城市绿肺”。十万亩新绿铺展,林木覆盖率从21%跃升至52.1%,489种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在此安家。黑鹳、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翩跹而至,为生态新城谱写灵动乐章。
上水又上风,旅游到复兴。站在生态蝶变的新起点,复兴区向世界发出诚挚邀约,这片热土正以生态为墨、以创新为笔,书写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复兴答卷,”让“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的美好愿景,在沁河水畔绽放出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