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我市深挖减排空间 推进运输车辆新能源化
12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就“我市深挖减排空间 推进运输车辆新能源化工作进展及成效 ”进行了详细介绍。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绿色化、清洁化公路运输,从源头减少移动源污染物排放,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截至目前,在邯郸市域内运营的新能源货车约8600辆,较2023年增加约5100辆;我市新能源重型车辆注册保有量达到了5472辆,较2023年注册新增2442辆,我市公路运输中新能源车辆使用量持续提升,运输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以环保绩效创A为契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运输新能源化。目前,我市44家企业,已经有23家成功创A。今年计划创A的15家企业13家运输环节提前实现创A,已稳定达到评级标准。
以城市服务领域为突破口,持续推动特殊功能车辆新能源替代。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重型车辆中城市服务领域用车达到808辆,其中环卫保洁117辆、渣土运输车辆123辆、混凝土运输车辆568辆。
以“零排放”试点为抓手,推动重点用车单位运输新能源化。将邯宝钢铁、东郊热电2家企业列为市级试点,华丰焦化、新金钢铁2家企业列为武安市试点,开展“零排放”试点建设,除场内运输外全部使用新能源车辆。
以综合公路港建设为牵引,推动现有物流园区和企业货场全面升级。率先推动武安华增达物流、峰峰矿区鼎顺物流、武安市速元物流新能源物流快递产业园全面改造升级,打造具备能源补给、物料换载、货运调度等功能综合公路运输港,全面推动邯郸市域内运输新能源化。
以固定运输线路为路径,打造新能源化运输通道。截至目前,武安市供应永年区标准件企业、供应成安县重点制管企业生产用钢材已全部使用新能源车辆。
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公路运输新能源重型货车推广替代可减少约0.50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占比2023年全市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9.35%,形成明显减排效果。从空气质量数据来看,截至11月底我市空气质量因子中二氧化氮浓度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3%,在全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2。
与此同时,我市同步加快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进一步实现移动源源头减排。今年已累计淘汰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676台;主城区和低排区范围内3吨及以下叉车新能源占比达到了40.07%。以永年区为试点,推行非道路移动机械“共享”模式,目前,永年区新能源机械占比达到了40.80%,并且成功申请了全省唯一一个省级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