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第233号建议的答复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邯环承〔2025〕26号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
对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第233号建议的答复
王成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农村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分类施策,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农村厕所改造的衔接,优先采取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大力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一、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和技术
综合考虑农村区位条件、地理气候、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常住人口数量及分布、污水实际产生量、集中收集难易程度、排水去向、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地制宜选择资源化利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厂、相对集
中式或集中式处理等治理模式或模式组合,不搞“一刀切”。
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3097个村庄,治理率达到57.47%。
二、落实长效运维
印发了《邯郸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市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了长效运维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运维资金保障,压实了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目前我市20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机制,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机制,明确了运营管护单位、技术和经费来源渠道,确保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三、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
印发《邯郸市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提升方案》,针对相关县(市、区)辖区内已经投入使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维护情况,分类推进设施改造提升和有序退出,特别是对技术工艺不合理造成的运行成本过高等情况及时改善处理工艺,不追求过度治理,新建设施以建设成本低、运维简便、结实耐用为主,以“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为治理目标。
四、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深化排查整治行动,坚持源头防控工作思路,聚焦农村地区坑塘、沟渠、黑臭水体,截至目前,全市范围20个县(市、区)累积排查发现农村黑臭水体383处,已完成治理289处,剩余94处正在利用中央资金项目开展治理,今年全部完成。
为进一步健全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印发《邯郸市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量化问责办法》,实行黑臭水体量化分级问责。明确对相关公职人员,未履职尽责导致黑臭水体整治落实不到位、黑臭问题频发的,坚决予以追责问责。
五、下一步措施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有关要求,强化宣传引导,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一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5年全市再完成346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3.7%,全市将有3443个村庄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二是加强治理设施运维管理。按照《邯郸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邯郸市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提升方案》文件要求,持续开展监督检查,分类推进设施改造提升和有序退出,防止设施“晒太阳”。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行动被纳入2025年市政府10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按照《邯郸市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行动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我市黑臭水体试点任务,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攻坚,加强坑塘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将动态清零。形成可推广复制的,适合北方地区的邯郸治理模式。
四是加强对农村群众的教育引导。因地制宜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节约用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宣传鼓励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的现象。坚持“让老百姓满意”,让群众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的参与度、幸福感。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5月22日
领导签发:王利民
联系人及电话:吴颜 3111223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大名县政府、市农业农村局。